清晨兩點半,跳下床,我幫睡眼惺忪的君陶套上外套。


『媽媽肚子痛,爸爸要帶媽媽去醫院!』


『去醫院把妹妹生出來嗎?』君陶毫不猶豫地問,語氣中帶有一股堅定。


這孩子腦袋挺清楚的,我想。


『對的!快!你跟爸爸去開車!』我一手抓了車鑰匙,一手拉著君陶。


君陶投給我一個認真的表情,天真地問:『那,妹妹生出來會可愛嗎?』



新生的妹妹,並未給我們帶來預期的手忙腳亂;反倒是君陶,似乎是意識到他身為哥哥的天職,抑或是脫離『全家最小』這個不大稱頭的頭銜,在責任感及成就感的驅使之下,以一種近乎領受祝福的嚴肅與喜悅,確實地執行他『晉升』為哥哥的工作與任務。陪伴妹妹,實際上是他的個人玩具大閱兵;說故事給妹妹聽,實則他自導自演,一人分飾三角的角色扮演;安撫妹妹入睡,正是他拒絕準時上床睡覺的絕佳藉口,難怪他努力地張大雙眼,施展拖延戰術。


每當妹妹的哭聲還來不及傳出臥室,君陶便似衛兵一般,以小碎步跑到書房作戰情回報:


『妹妹哭了!』


『妹妹一直哭』


『妹妹哭了,她要喝奶奶ㄋㄟ ㄋㄟ』


 


回報的句子,由簡潔有力,發展出迫切需要的語氣,進而組織成具有邏輯的推理及結論。短短三個禮拜,君陶的語言發展,竟隨著妹妹這個新成員的加入,而有跳躍式的成長。這是身為父母的我們,完全沒料想到的!不僅如此,我甚至會有點鑽牛角尖地責備自己,許多時候,我們是不是太不信任孩子,而小看了、低估了孩子成長及發現世界的能力?



偶爾,君陶與妹妹的相處,也會出現令人捏把冷汗的畫面。妹妹的天靈蓋尚未完全密合,因此我們三令五 申禁止 君陶觸摸。起初,君陶奉行不孛,但兩個禮拜後,他竟當著我們的面,打破禁令。無論我們如何威脅利誘,他就是忍不住,以手指輕觸妹妹的後腦袋。多日百思不得其解後,忽然回想起,每當我們以手掌托住妹妹的後腦杓,便會立刻聽到君陶大聲的提醒:『不可以摸妹妹的頭!』我們總以『大人可以摸,小朋友不行!』來回應他善意的提醒。


 


不過,這顯然不是個令他滿意的答案,我這麼暗自猜想著。


君陶的小腦袋裡,必定有個聲音:『大人可以摸,小朋友也可以摸。』


對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,光是在腦袋裡想想,是絕對不夠的;身體力行,嘗試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兒,才是王道。


 


這樣的思考邏輯,感覺上正如人體的反射動作一般直接。


什麼『孩子會這麼做是受到壓抑、抗拒服從、挑戰權威』等大人們發展出的教育論調,似乎都在這樣的單純前,俯伏沉吟,尋思另一套更具說服力的專業術語。



妹妹已滿周歲,滿房子蹦蹦跳跳、啃書撕紙,探索家裡的各個神秘角落。(被爸媽、哥哥禁止進入及觸摸的區域,都充滿了神秘感!)君陶與妹妹的相處,脫離了一動一靜的祥和與美好,來到你追我跑、你丟我撿的玩具總動員,還不時插撥『食』破天驚之鍋具齊飛的廣告。君陶衛兵式的管理,遭遇妹妹的驚聲尖叫,就顯的左支右絀了!難免因事與願違,『妹妹不聽哥哥的』,所致的情緒性反應,正式 宣告 君陶全新挑戰的開始!手足情緒調適!


 


妹妹的加入,是君陶所期待的;照顧妹妹,引導君陶在語言、邏輯、人際等各方面的智能發展;而妹妹的成長,肢體上及認知層次上,則是君陶現階段窮於應付,但亟思相處之道的腦力激盪!


看來,專家學者所謂『多元智能』及『腦力開發』之說,果然不假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懷恩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